你選擇真相還是夢境

好好讀書,是為了以後賺大錢嗎?


喜歡本文?讚一個:記得分享喔!

好好讀書,是為了以後賺大錢嗎?

好好讀書,是為了以後賺大錢嗎?

如果你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,一旦談到求學或工作的「生涯選擇」問題,肯定有個陰影糾纏著你,叫做:「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才能好好賺錢」。這個陰影涵蓋的面積大概從18歲到40歲,從考試、填志願、找工作、跳槽到辭職,我們所做的每個選擇,始終都籠罩在這句魔咒之下。


令人熟悉的劇情大概是這樣的:

「媽,我對歷史很有興趣。」「你念那個幹什麼?又賺不到錢。」於是我們念了電機系。

「爸,我想休學去賣雞排。」「休什麼學?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賺錢。」於是我們拚命把研究所念完。

「老闆,我想辭職去搞文創。」「你想太多喔,做那個幹嘛?又賺不到錢。」於是我們繼續為了年薪百萬的工作賣肝,直到……

直到40歲終於可以擺脫「好好讀書,好好賺錢」的陰影,然後恭喜你,正式進入中年危機的守備範圍了,接殺出局。

「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才能好好賺錢」是台灣人深信不疑的咒語,也是我們一路追求高學歷、大公司、優良產業、完美人生的思考核心。但仔細想想,這句咒語其實隱藏了很多問題沒有解決:

第一、我們好好讀書,是為了以後賺大錢嗎?

第二、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就真的能賺大錢嗎?

第三、即使好好讀書,賺了大錢之後,我們的人生到底要做什麼?

讀書是為了賺錢嗎?



教改吵了20年,唯一沒變的議題叫做「孩子的興趣很多元,不要逼他們只走一條路」。父母希望孩子讀書,是因為將來要從事高社經地位的工作。

明明小學老師都教我們「職業無貴賤」,如果別人的父母是清道夫,不可以嘲笑他們,因為維護環境整潔的工作很偉大。可是如果你有膽說:「爸,我長大想當清道夫。」大概會被老爸打斷雙腿,指責你怎麼可以這麼不爭氣!原來,職業無貴賤說的是「父母的職業無貴賤」,但子女的職業肯定有貴賤。

在職業貴賤階級裡,我們得努力向上爬,而區分貴賤的基礎,也只是在於錢賺的多少而已。在台灣,電子業最高級,服務業很低級;念理工才有前途,念文史哲,肯定無三小路用。「念社會系?你以後要當社工嗎?」這笑話大家都聽過。

我們不去討論為什麼在台積電上班,薪水一定比社工高,就只是單純接受高級理工大學和低級戲劇學院的假說而已。

更不會有人討論的問題是,難道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嗎?商業大老一直在說,學校教出來的學生很難用,政府也說要加強教育和產業連結,彷彿學校只不過是職業訓練所。原來受教育不是為了讓我們做一個「能夠開放平等地說理,對權威提出質疑和反思,成為社會良知」的知識分子,因為「你做知識分子幹什麼?又賺不了錢。」

好好讀書就能賺大錢嗎?


我們從小就學會要跟同學競爭,考100分、拿第一名、進建中、上台大,才能到最好最棒最大的公司上班。先不談為什麼人生目標不是開公司當老闆,而是進公司當員工的問題,就算在學校當成績最棒的學生,就代表一定能在職場上成功嗎?

學校不過是人工虛構的環境,面對有標準答案的考卷,訓練有素的書呆子也可以拿高分。但在職場或職涯中,常常要面對沒有標準答案可以選、沒有課本可以看、除了個人能力還需要人際合作的情境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學校的第一名的同學,出了社會不見得適應得最好。

道理大家都懂。不過爸媽依然會要孩子「只要好好唸書,其他什麼都不用管」;公司人資部仍然先用學歷篩選應徵者;老闆嘴巴上說相信街頭智慧和學歷無用論,但一聽到你說流利英文、留學國外,光是印象分數就可以巴掉一堆人……

功課好就能在職場上成功?後面接的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。

即使好好唸書、賺了大錢之後,人生到底又為了什麼?

「你有夢想嗎?等財務自由以後就可以圓夢了!」所有直銷公司都用這句話當開場白,吸引有夢的人加入。的確,「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好好賺錢;趁年輕拚一拚,40歲退休去開咖啡店」是上個世代的典型圓夢計劃。不過如果你有什麼想做的事情,為什麼不現在立刻就去做,而要等到賺到大錢或退休之後呢?

當然你會問,沒錢怎麼圓夢?但或許應該反過來想:就是因為沒錢,才可能實現夢想。如果你的熱情就是賺錢,沒什麼現實與夢想的衝突困擾,那應該擺兩桌恭喜你。但如果你最熱愛的不是賺錢,都還相信自己能比別人更快賺到錢去實現夢想,那為什麼不相信自己可以在投入熱情的途中,賺到足以生存下去的錢?

在經濟成長、可以迅速致富的時代,不問目標、先埋頭賺錢,提早退休再去思考生命的意義,是條可行的道路。但在這個人口減少、經濟不振、老子多半比兒子有錢的年代,甚至無法期待退休金和退休生活,那還不如快點找到自己的熱情,設法把它做成一輩子的事業。30歲就做60歲退休想做的事,說不定是更理性的選擇。

「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好好賺錢」的思維,回答不了「那如果賺到錢之後,你到底想幹嘛」的終極疑問。你有看過每天期待退休的創業家、攝影師、歌手、天文學家、木匠、職棒選手嗎?做自己想做的工作,到死也不想退休;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,每天都想退休。




版主案,「現在好好讀書,以後好好賺錢」是一種限制性信念


很多人都說"貧窮會世襲",其實應該改為"限制性信念會代代相傳",父母認為不可能達到的事情,往往從小就會如此教育小孩子,

因此小孩長大以後,自己都不知道該束縛的存在,只是自然而然的產生某些價值觀、因而被影響一輩子。

典型的台灣父母給小孩的信念例如"文憑"或者「不好好讀書,長大要做苦力!」,讓我們這一代從小就受盡考試壓力、只為了追求更好的學校、更高的學歷,並且還會以為只要有碩博士畢業就必定會有好工作、有好工作就能賺很多錢、就能順利得到異性的青睞然後安穩過一輩子...。

若你接受了這個信念,你也就只能依循這條"道路"前進,潛意識直接幫我們封鎖了"其他的可能性",當然也就沒有轉變的可能,這就是限制性信念影響整個社會、影響階級流動最深遠的地方。

如果讀書學業是成功的,那麼充其量可以當個成功的員工或公務員上班領死薪水。

如果讀書學業是失敗的,那麼基於潛意識接受了「不好好讀書,長大要做苦力!」的信念,
便會自己幫你封殺所有可能性的大門,那你就真的要做苦力了。


巨觀而言,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改變這樣的自然現象,但從要破解這樣的信念,並不是沒有可能。

只要你願意用新的信念取代之,這樣就可以了。例如:

實踐理想的同時,我可以是富足的。

我是無限豐盛和富裕的源頭。

等等。

每天把你的信念讀100次、1000次,取代舊的信念。

鋼鐵大王卡內基每天把自己的目標讀至少1000次,你覺得你要讀多少次呢?

版主推薦你了解零極限,先使用零極限,為自己清除掉限制性信念。

零極限(Zero Limits)治療人生困難和問題

為看到有趣的事情



馬上快樂分享這文: